首页 >> 信息公开 >>年报 >> 毕节市博物馆2019年度运行报告
详细内容

毕节市博物馆2019年度运行报告

时间:2020-01-06        阅读

目录

毕节市博物馆概况

一、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1.1在法人治理结构

1.1.1决策机构

1.1.2监督机构

1.2博物馆章程与发展规划

1.2.1博物馆章程

1.2.2发展规划

1.2.3博物馆年度工作计划

1.2.4博物馆年度报告

1.3建筑与环境

1.4人力资源

1.5财务管理

1.6 安全保障

1.6.1风险与防护

1.6.2安全保卫

1.6.3消防安全

1.7信息化建设

二、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2.1藏品管理

2.1.1藏品基本情况

2.1.2藏品体系

2.1.3藏品特点

2.1.4藏品历史、文化、科学及艺术价值

2.2学术研究与科技

2.2.1成立学术委员会

2.2.2科研部的设置及职能

2.2.3科技人员配置情况

三、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3.1影响力

3.2展示和教育

3.3公众服务

3.3.1群众组织

3.3.2志愿者

3.3.3开放

3.3.4交通

3.3.5参观游览服务

3.3.6网站、信息资料、融媒体服务

3.3.7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和经营

3.3.8便利社会的服务项目

3.3.9观众调查

3.3.10观众量统计


毕节市博物馆概况

毕节市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是贵州省成立最早的地市级综合博物馆。现馆舍由“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博物馆新馆三处组成。

毕节“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百花路19号,建筑年代为民国初期,风格为中西合璧,总占地面积约1815平方米。1936年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等地,于217日将原27日在大定创建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迁至毕节,省委及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主要领导同志办公、会议、住宿设在百花山福音堂,即后来的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19866月,毕节市博物馆成立,以旧址作为博物馆馆址向广大群众长期开放,内有《红军在黔西北》、《红二、六军团领导驻地复原陈列》等固定展陈。

毕节“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中山路34号,建于民国初期,占地面积为962.5平方米。院内有正厅、东西厢房,均为木结构,歇山式屋顶。193628日,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政治委员王震、政治部主任夏曦率六军团直属机关及十六师在中共毕节地下组织的策应下一举占领毕节,军团政治部驻扎安息会,即后来的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红军组织广大指战员在毕节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武装斗争,播下革命火种。19866月,将该址辟为博物馆馆址之一,固定陈列有《中共贵州地下党在毕节地区的革命活动》展览。

19866月起,“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和“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面向群众免费开放。“两址”成为向社会宣传红军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窗口,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认识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课堂。“两址”在199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7月被公布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被评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示范基地”;20173月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毕节市博物馆新馆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百里杜鹃大道旁,在2014年初开馆,向观众免费开放。新馆占地面积约4500平米,建筑面积11842平米,展厅面积3000平米,库房面积800平米。新馆的建成与开放是毕节市博物馆发展中的一次飞跃,毕节的悠远历史与优秀文化也有了一个更加现代、更加完备的展示平台。馆内固定陈列有《人类起源·乌蒙史话》大型展览,包含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试验区文化四大板块,全面地展现了毕节从史前至当代的漫长历史与璀璨文化,展览中充分利用了声、光、电的现代展陈技术,形态逼真的复原陈列与变化多端的多媒体展陈手段,使观众如身临其境,在历史长河中漫游穿梭,在轻松悠闲的状态下体悟和感受黔西北大地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成就。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毕节市博物馆已成为毕节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沿阵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基地、对外展示地域文化的优秀平台。毕节市博物馆以固定陈列为展示基础,多年来还推出了《毕节历史文物展》、《毕节明代墓葬展》、《毛泽东像章展》、《试验区建设成果展》、《馆藏精品书画展》、《古生物化石展》等数十个临时展览,接待观众上百万人次,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黔西北文化展示中心。毕节市博物馆将秉承服务公众、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理念,以保护历史遗产、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为黔西北大地文化的繁荣兴盛增添新的光彩!

一、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1.1在法人治理结构

毕节市博物馆博物馆实施法人治理结构以来,2018年至2019年主管局先后同意并批准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情况良好。推动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的各项决策和建设,强化了博物馆的公共性,增加了管理的公开透明度,进一步提升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

1.1.1决策机构

20186月,毕节市博物馆理事会在主管局指导和批准下成立,设有理事长、理事共9人(20193月,孙玲理事因个人原因辞去理事一职,经研究,同意杨远鹏同志(七星关区实验二小教师)递补为毕节市博物馆理事会理事,毕节市博物馆理事会由博物馆举办者、馆长、职工代表、社会人士及本馆所在地小学教师组成,结构较为合理。随着理事会的成立,为毕节市博物馆发展构建了长效机制,成为我馆主要决策机构。毕节市博物馆理事会现行毕节市博物馆章程(试行)是经全体理事讨论研究并修订完善的规范理事会运行的制度性文件,章程的严格施行对理事会运行具有规范性、约束性的积极作用。依照章程入轨运行,通常每年理事会定期开展会议研究或审议博物馆重大事项、年度工作报告等工作,为不断提高我馆服务质量和效率奠定了基础。

1.1.2监督机构

2019年,经博物馆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成立毕节市博物馆监事会作为我馆监督机构并报主管局获得批准。201912月,由博物馆举办者代表、博物馆职工代表组成的毕节市博物馆监事会3人,设有监事会主任、监事共3人。监事会自成立以来,审议了《毕节市博物馆监事会章程(草案)》并修订完善为现行《毕节市博物馆监事会章程》,按照章程要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监事会活动,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1.2博物馆章程与发展规划

1.2.1博物馆章程

毕节市博物馆是由地方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属国有博物馆。是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自法人结构施行以来,毕节市博物馆章程(试行)经毕节市事业单位管理局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批准之日起,就已系统地申明我馆的法律地位、使命、永久性、非营利性质及管理运行原则与机制等重大事项。

1.2.2发展规划

毕节市博物馆根据自身实际、区域文化特色及“十三五”规划等已编制完成了《毕节市博物馆2017——2020年发展规划》。

1.2.3博物馆年度工作计划

为配合《毕节市博物馆2017——2020年发展规划》有效实施,我馆每年度都按照《规划》推进工作,制定相应的年度工作计划。

1.2.4博物馆年度报告

根据文物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我馆每年根据文物工作安排,对博物馆每年度工作报告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1.3建筑与环境

毕节市博物馆所辖“毕节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和新馆共三址。管辖面积宽,人手较少,为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对所辖三址卫生管理进行托管,安排专人进行环境卫生清扫、清理,实现了无乱堆、乱放、乱建现象,保证了观众的参观环境清新,无异味。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两址”内绿植逐渐增多,放眼望去,满目绿色,生机盎然,深得广大观众喜爱;新馆周边环境植被覆盖率较高,现已呈现鸟语花香的景象。2019年,全馆除委托物业管理的公共区域外,所有部室列出值日表,将清洁办公环境卫生落实到人;全年配合保管部打扫库房卫生2次。为响应节能降耗号召,我馆大力提倡节约用电、用水,现已实现年平均单位面积建筑能耗低于30千瓦时/平方米的节能要求。

图片1.png

          绿荫环绕的新馆 

图片2.png

  古色古香的“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图片3.png

    鸟语花香的“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

图片4.png

            长廊一角

   1.4人力资源

毕节市博物馆于2018年初,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编办及主管局的要求已完成岗位设置管理(二期)验收工作。经核定本馆管理岗位3个、专业技术岗位21个,工勤岗1个;现有在职职工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人,占在编人数的90%,人员比例及人才梯次合理。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毕节市博物馆根据文物工作实际需求,每年定期配合主管局举办文物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培训班,并安排本馆业务人员参加。另一方面,为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外派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省、市文物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专业培训。严格落实培训要求,每名学员参与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率达100%。为了全面评价我馆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其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认真履行职责,并为奖惩、培训以及小级别晋升提供依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馆实际,制定《毕节市博物馆绩效考核制度》。

图片5.png

图片6.png

    举办培训提升职工专业能力素质

1.5财务管理

毕节市博物馆为一类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运行经费来源于免费开放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拨款,因此博物馆财务管理为重中之重。为加强毕节市博物馆财务管理,我们强化制度建设,重视“三重一大”事项中重大资金开支的监督等方面着手,使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我馆的创新发展起到坚强的保障作用。

1.6 安全保障

1.6.1风险与防护

安全是博物馆重中之重的工作,我馆安全保卫形势复杂,面“两址”整体薄弱的治安环境,我馆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常抓不懈,一年来未发生安全事故。2019年组织对馆内消防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更换了消防疏散标志、督促新旧维保的交接和消防设备的维护,完善出入人员的管理机制,对重要展厅和重要展品进行专门的监控和门禁管理,加强整个馆区的安全防范,组织了有效的培训、消防知识宣讲,不断提高全馆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切实保障文物的安全。毕节市博物馆所辖“两址”及新馆三处均有安全防护的措施,现已实现全馆视频监控全覆盖。各点位都有各自的中心控制室,报警资料随时提用,实现与公安部门的联动报警。

1.6.2安全保卫

毕节市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主要由安保部和所托管物业公司派驻保安负责,建立健全的安全保卫制度,制定规范的《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程》、具有操作性的《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安全保卫演练。

1.6.3消防安全

毕节市博物馆消防安全一直是站在首要位置的,文物安全大于天是本馆秉承的文物工作理念,因此在消防安全方面我们采取的如下措施:

一是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二是建立安保部和志愿消防队伍,结合微型消防站实际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和灭火器材,定期开展防火灭火训练。三是严格消防设施管理,对配置的消防给水系统、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定期维护。四是严格用火管理,博物馆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确需使用明火时,应加强火源管理,采取有效防火措施,并由专人看管,必须做到人离火灭。五是严格用电管理,对电气线路和电器要定期检查检测,确保使用安全。六是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博物馆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每季度应至少组织1次防火检查。博物馆对社会开放期间,至少每2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并强化夜间巡查。七是切实开展消防演练,制定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各岗位人员及其报警、疏散、扑救初起火灾的职责,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演练。八是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增强防火安全意识,掌握防火技能。

图片7.png

    对职工消防技能培训

图片8.png

         消防部门进行联演

1.7信息化建设

毕节市博物馆在编职工电脑人均配备率达100%并均已接入国际互联网;现正在建设中的智慧博物馆有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的部分业务系统,能够在一定层面上支撑博物馆业务流程。

二、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2.1藏品管理

2.1.1藏品基本情况

博物馆馆内现有基本藏品5000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98/套,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81件,三级文物116件。藏品年代涵盖了由秦汉时期至近现代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种类包括青铜器、陶器、石器、动物化石、瓷器、玉器、书画、金银器、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及名人书画等诸多门类,是黔西北地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最为直观、最为生动的实物见证。许多文物不仅在毕节境内显得珍稀,即使是在贵州全省来说,毕节市博物馆馆藏的一些珍贵文物也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2.1.2藏品体系

1珍贵的史前考古遗存

石器种类: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凹缺刮器、雕刻器、石斧、石锛等。

动物化石种类:中国犀牙齿化石、大熊猫牙齿化石、东方剑齿象牙齿化石、猕猴牙齿化石、桑氏鬣狗牙齿化石、裴氏貘牙齿化石、最后“双齿尖河猪” 牙齿化石等

2精美的汉代出土文物

青铜器种类:铜釜、铜洗、铜甄、铜杵臼、铜鐎斗、铜车軎、铜耳杯、铜簋、铜带钩、铜剑、铜戈等。

铁器种类:铁削、铁刀、铁凿、铁锸、铁钺、铁剑、铁斧、铁戈等。

陶器种类:陶罐、陶瓶、陶豆、陶杯、陶俑、陶马、陶狗等。

3革命文物

包括红军生活用品、宣传用品、通信工具、武器等种类。

4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

服饰种类:老汉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回族等。其中苗族服饰分为大花苗、小花苗、箐苗、白苗、素苗、六寨苗、红线苗、歪梳苗、生机川苗等类别。

2.1.3藏品特点

1、史前文化:是南方古人类的发祥地

毕节市南方古人类的发祥地,目前发现石器时代遗址60余处,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居于前列,黔西观音洞遗址是中国南方发现的第一个最大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也是贵州目前最古老的人类遗址。黔西观音洞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学术界享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之美誉。以鸡公山遗址为代表的中水史前遗址群的发掘,使贵州第一次发掘出功能较为全面的山区史前聚落遗址,填补了贵州地区史前考古的许多空白。

2、夜郎文化独具特色

毕节是贵州夜郎时期考古遗存发现最丰富的地区。虽然湖南沅陵、贵州长顺都有关于古夜郎国的记势,但毕节出土的夜印时期的地下文物验证最丰富。赫章可乐大量民族基葬和遗址被评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古夜郎国有力的见证。

3、璀璨的红色文化特色

1986年, 任弼时、贺龙、萧克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途径毕节,建立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开辟黔大毕革命根据地,组建贵州抗日救国军,这是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期间建立的唯一一个省级革命政权、唯一-块革命根据地、唯一一支省级抗日队伍。同时毕节还诞生了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相关展览在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和红六军政治部旧址有详细的展览,构成了红军长征史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4、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

毕节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居住着汉、彝、苗、回46个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是各族人民特有的劳动成果,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民族服饰是黔西北各民族劳动创造的优秀结晶,是本民族的重要标志。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品种之多、款式之奇、色彩之艳、花样之繁、文化内涵之深厚,无不让世人惊叹,堪称"无字史书"。是各个民族审美观念的体现,凝结着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聪明才智。不仅各个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服饰,而且同一民族中也因支系不同而在衣装穿戴上有一定的差异。成为毕节地区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星,永远闪闪发光。

2.1.4藏品历史、文化、科学及艺术价值

1、毕节地区旧、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化石等标本,如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斧、石锛以及伴生动物化石如中国犀牙齿化石、大熊猫牙齿化石、东方剑齿象牙齿化石等。为研究南方人类的史前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作证。

2、赫章可乐、威宁中水遗址出土大量青铜器、陶器等文物,如:铜釜、铜洗、铜甄、陶罐、铜带钩、陶瓶、陶豆以及兵器等文物,都是研究夜郎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实物证据。

3、我馆所辖的“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是不可移动文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窗口。另外通过馆藏革命文物可以了解红军宣传工作、根据地建设工作、军队纪律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4、少数民族服饰尤其是苗族服饰,从总体上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挑、绣、织、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或挑中带绣,或染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从而使衣服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和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为研究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及生活、生产方式提供了依据。

2.2学术研究与科技

2.2.1成立学术委员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业务建设和学术指导, 20161215日经毕节市博物馆馆务会研究决定:成立毕节市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业务的咨询、参谋机构,并通过学术委员会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业务与学术的交流合作,以提高毕节市博物馆在管理运行、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水平。助推毕节市博物馆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博物馆在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的作用,加快博物馆事业科学发展。

2.2.2科研部的设置及职能

部门设置情况

主任:向鹏(馆长/副研究馆员)

工作人员:高经时(副研究馆员)、李盛(副研究馆员)、沈江锋(副研究馆员)、王敬(副研究馆员)

部门职能

1、负责馆内文物藏品的修复、复制和常规性保护及相关研究工作,研究开发修复与科技保护技术,技术档案的保管工作。

2、负责对毕节民族、民俗文化和博物馆学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负责馆内学术刊物的组稿、编辑、出版等工作;兼顾相关的课题申报、学术交流及陈列展览策划等工作。

3、负责西南地区青铜文化研究,以及在此研究基础上的青铜器征集、展览和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4、负责毕节墓雕石刻的调查、研究、数据库建设,以及毕节墓雕石刻的对外宣传和交流;开展与国内外墓雕石刻的对比研究;参与墓雕石刻类展览的策划与实施。

5、负责对毕节史前史进行系统研究,兼顾相关的课题申报、学术交流及陈列展览策划等工作。

6、负责对毕节红色文化的研究,兼顾相关的课题申报、学术交流及陈列展览策划等工作。

2.2.3科技人员配置情况

毕节市博物馆科技人员共配置8人,其中外聘人员2名,本馆人员6名。学历配置情况:所有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专科2名,占总人数25%;具有学士以上学位6名,占总人数75%;具有硕士学位2名,占总人数25%。职称配置情况为:高级职称1人,占总人数12.5%;副高职称6人,占总人数75%;中级职称1人,占总人数12.5%

三、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3.1影响力

3.1.1博物馆品牌标志

以毕节市博物馆logo作为品牌标志,品牌标志进行了注册,为体现本馆特色,提升社会影响力,我馆非常注重馆标的运用,如我馆建筑立面内外显著位置、对外服务设施、常设展览宣传册、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展板、文化创意产品等均印有我馆标志。

图片9.png

      毕节市博物馆品牌标志的运用

3.1.2博物馆宣传

年初制定了系统的宣传计划和措施,积极联系广播电视台、报刊宣传毕节市博物馆的活动,今年地市级(含)以上电视台、电台播放博物馆及活动专题片累计4次;地市级(含)以上报刊专题介绍博物馆及活动30余次。毕节市博物馆还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力通过网站、微信等途径,开展新媒体传播,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具有很高的点击率,具有较强的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力、认同度。

图片12.png

      《毕节日报》刊登我馆资讯

3.1.3博物馆公众影响力

今年的国内异地观众占年观众量30%以上,并且收获极好的声誉,受到95%以上游客和绝大多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对观众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发现,讲解员业务水平仍需加强,其次是展览更新问题,改善硬件设施、增加定期更新展览内容/展品等。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观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整改到位。

图片13.png

      毕节市博物馆总体满意率图标

3.1.5旅游影响力

为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成效,我馆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上报主管局将博物馆纳入大型知名旅行社、网络旅游产品供应商、电商平台等推出的固定旅游线路,进一步推动博物馆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图片14.png

毕节市博物馆获推贵州省十大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3.2展示和教育

3.2.1展厅空间

由于每天接待观众人数较多,因此展厅内空气质量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持空气清新、环境适宜,我馆在展厅多处摆放了绿色植物,配备完善的中央空调系统、展柜恒温恒湿系统用来调节展厅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使室内气温保持人体舒适,空气清新、无异味,配备清洁人员轮值,随时保持展厅地面、展柜、楼梯、栏杆、座椅等处的干净整洁,使展厅环境做到 了整洁、美观、舒适。

3.2.2基本陈列

毕节是南方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二、三十万年以前,黔西观音洞古人类创造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三种文化类型之一的“观音洞文化”。这里出土了近4000件以石片石器为主的用垂直锤击法打制的石制品,如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同时出土了2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它们共同勾勒出毕节的早期文明之火。秦汉时期神秘的古夜郎直至明清,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史书”,可通过“翻阅”我馆陈列展览“人类起源·乌蒙史话”了解。近代以来各种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就一直没有间断。“五·四”运动前后,毕节进步青年周稚九、刘超凡回到毕节,发起成立了“少年贵州会毕节支部”;20世纪30年代初,秦天真等组织成立了“贵州学生救国会”和“贵州妇女反日救国团”......1933年冬,林青组织建立了贵州第一个地下党支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毕节,召开“鸡鸣三省”会议,南渡乌江,九军团转战毕节,血战猫场,过纳雍入水城追赶主力部队;1936年红二、红六军团渡过鸭池河。占领黔西,召开“黔西会议”,连克大定、毕节,创建黔大毕根据地,建立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茫茫乌蒙大山中进行“乌蒙山回旋战”,跳出了敌人包围圈......历史的这一幕幕,在我们的展览“三省红都·试验区精神”中都有详尽的介绍,展览中再现了毕节这片土地深沉、悲壮、热烈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与“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两址”)在原有近现代革命历史遗迹的基础之上以展览进行辅助说明,使得“两址”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为生动、直观。

我馆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在确保文物保存环境达到相应规范要求的同时,也给观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展厅参观环境。2019年,在原有4个固定展览的同时,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尝试多种形式的办展模式,举办了5个临时展览,这些展览的举办丰富了本馆展览资源,促进了馆际合作,为地域文化交流带来良性互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3.2.3临时展览

毕节市博物馆今年举办临时展览5个,全部展览由本馆独立或牵头举办 ,展览前期策划依据充分,选题和内容设计符合博物馆使命定位与观众需求。展览获得媒体和报刊宣传推介,均在地区级电视台、电台、报刊报道和网络宣传、新媒体推介。观众量日均500999人。

图片15.png

引进《虎门销烟》开展仪式 

图片16.png

 《广州起义》图片展在三楼临时展厅展出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独立举办《馆藏碑帖拓片暨书法作品展《红军在黔西北》赴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展出

3.2.5陈列展览资料保存完整

加强馆际交流与文化互动,扩大毕节市博物馆影响力。我馆制作《中共贵州地下党在毕节的革命活动》《红军在黔西北》分别赴毕节各县区和省外巡展,并且对相应的展览资料进行建档收集。

图片19.png

   《红军在黔西北》赴湖南贺龙纪念馆展出

图片20.png

    《红军在黔西北》走进广州鸦片

《中共贵州地下党在毕节的活动》赴展览进 毕节各县区巡展

3.2.6陈列展览获奖或推介情况

111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2019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项集中宣传推介展览项目,毕节市博物馆“人类起源•乌蒙史话”展览成功入围,这是贵州省唯一一家,彰显了地方文化自信,开辟了毕节文博展览进入全国平台的先河。

图片23.png

3.2.7社会教育

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门的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场所,教育人员配置基本合理,基本满足教育工作需求。有针对不同社会群体观众的社会教育工作方案,与教育管理部门沟通助教,与相关单位进行教育共建。积极参与、构建博物馆间协作交流机制,服务所在地城乡人民文化生活,与主题相近、藏品相关的博物馆之间加强在藏品、展览、教育、人才资源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有较为健全的联展、巡展、互换展览等长效协同发展机制,为有需要的中小博物馆提供对口帮扶。今年进入毕节市校园、社区、乡村、其他公共文化场所举办3个(含)以上巡展举办讲座、论坛或社会教育活动30场次(含)以上。博物馆结合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以及烈士纪念日、国庆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国家重大纪念日,精心设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专题活动,结合馆藏和展览优势,带领观众体验节日习俗、传承革命传统、展现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自信。

图片24.png

      毕节市博物馆志愿者上岗培训

图片25.png

          德育基地揭牌仪式

3.2.8讲解导览服务

毕节市博物馆现有讲解人员12名,与接待规模相适应,完全满足需要 。讲解人员全部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且大专以上人员比例不低于80%,普通话标准,所有陈列展览免费讲解。讲解词科学、准确、生动、有文采,有针对不同群体观众的讲解词。博物馆通过定期组织高级职称以上专家、馆领导亲自示范科学、规范的高水平陈列展览专业导览活动,吸引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积极参与,丰富文物背后故事的讲述方式、拓展传播水平。

3.3公众服务

3.3.1群众组织

毕节市博物馆成立了“博物馆之友”,制订了规范的组织章程 ,“博物馆之友”组织章程等信息在网站向社会公布,博物馆会员稳步增长、结构合理,有系统的年度活动计划,每年活动4次(含)以上。

3.3.2志愿者

毕节市博物馆成立了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与本馆在编人员人数比达2:1,志愿者实施上岗培训,每年1次(含)以上定期培训,平均每名志愿者每年服务时间不低于48小时。

图片26.png

毕节市博物馆志愿者集中开展“五·四”纪念活动

3.3.3开放

全年开放时间300天以上,对公众全面免费开放,免费开放观众比例为总观众量的100%,投诉处理制度健全,有投诉服务设施,投诉处理及时、效果好。

3.3.4交通

毕节市博物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城市公交线路通达距离公交站台100米以内,有专门免费停车场并满足需求。

3.3.5参观游览服务

设有领票处,现场领票、查验入场,大厅有中英文版导览图,内部参观游览线路合理、顺畅,标识清楚,免费提供博物馆及展览介绍等基本信息资料 ,提供物品免费存放服务,并满足需要,纪念品、书籍出售服务设施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老年人、残障人士、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服务设施满足需要,展厅内有观众休息设施,满足需要,厕所等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合理,运行正常,维护清洁及时有效,满足需要。3.3.6网站、信息资料、融媒体服务

毕节市博物馆网站内容丰富、支持多语种,网站设计简洁大方,界面友好,互动性强 ,网站内容及时更新,每周更新1次以上。有设施完善的信息资料中心,资料存储量大,通过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多种渠道,集中展示藏品,创新展示服务方式,内容基本满足观众需要,并设有专门的影视厅。

3.3.7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和经营

毕节市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正在研发中。

3.3.8便利社会的服务项目

毕节市博物馆向公众提供藏品代为保管、养护、修复及咨询等公众服务,有服务制度并公示。

3.3.9观众调查

采用网站调查、融媒体、书面调查表、馆内留言本等多种方式 进行观众调查,观众调查人数 年均1500人次以上,有年度观众调查报告 。

3.3.10观众量统计

毕节市博物馆2019年度固定陈列、临时展览、巡展等共接待各界观众38.3万人(次)。

                              

                  毕节市博物馆

    20191221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