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 >>学术活动 >> 回眸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双拥”宣传平台
详细内容

回眸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双拥”宣传平台

时间:2020-05-31        阅读

      五月的毕节,满目翠色点缀着乌蒙大地,在这片红色革命热土上,红军战略转移到黔西北时曾在这里建立了黔、大、毕根据地及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而今的毕节市博物馆就是在当时红二、红六军团领导人住宿、办公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和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之上成立的。

      1935年至1936年,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先后到达黔西北。1936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进入贵州,2月3日渡过鸭池河进占黔西,2月6日进占大定,同年2月8日,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并公布了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名单。会上宣传了共产党和红军的革命宗旨,讲述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任务,明确拥护红军委员会代行临时革命委员会的职能。2月17日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迁至毕节,省委及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主要领导同志办公、会议、住宿设在百花山福音堂,即今天的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1936年2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政治委员王震、政治部主任夏曦率六军团直属机关及十六师在中共毕节地下组织的策应下一举占领毕节,军团政治部驻扎安息会,即后来的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 

11.png

      中央红军从1935年2月5日在今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召开会议开始,到1935年4月17日红九军团经纳雍进入水城止,中央红军转战黔西北两个半月,历经了主力部队胜利南渡乌江,九军团取得“菜籽坳伏击战”大捷,智取瓢儿井并开仓放盐,血战猫场,越过梯子岩,冲出绝境后,过纳雍索桥进入水城。

      1936年2月初,红二、红六军团渡过鸭池河,占领黔西、大定、毕节建立了黔、大、毕革命根据地,部队在此得到了休整,红军在这里开展了打土豪、分浮财,贫苦百姓分到了金贵的盐巴、布匹、粮食等。为报答红军的爱民之情,毕节人民为红军赶制军衣,冒着生命危险照顾红军伤员,踊跃支持红军的扩红,五千多毕节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军爱民,民拥军共同谱写红军在毕节的“黄金时代”。

时至今日,80多年过去了,要“翻阅”红军在毕节活动的红色经典,可通过毕节市博物馆一张张珍贵的资料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以及革命战士曾浴血奋战过的地方立起的一座座丰碑与雕像,感受毕节革命斗争的壮丽诗篇。

      拂去历史的烽烟,如今的毕节试验区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纵横交合的乌蒙山腹地,曾为“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毕节,如今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有了机场、高铁……红色旅游也逐渐发展起来,毕节人民亦将一如既往地拥军、爱军,让我们的红色基因继续传承下去。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