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缅怀革命先烈,致敬革命英雄,传承革命精神(二)时间:2020-04-05 在为争取毕节的解放而进行的长期革命斗争中,许多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值清明之际,毕节市博物馆特别推出英烈事迹系列报道,以此缅怀革命先烈,致敬革命英雄,传承革命精神。 陶树清:(1913-1936),男,贵州都匀人。原为国民党中央军暂编五旅二团三营排长。因与曾经共事的抗日救国军三支队队长阮俊臣交往甚密,认识了红二、红六军团派遣到阮俊臣部任政委的欧阳崇庭。在阮俊臣、欧阳崇庭的启发引导下,接受共产党的主张,组织士兵起义,参加红军抗日救国,任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副司令员。抗日先遣队活跃在川滇黔边区,使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蒋介石电令云贵川三省调集了几十万兵力,发动了大规模的“三省会剿”,在艰苦的战斗中,陶树清不幸被捕,1936年10月初被杀害于毕节大校场,时年23岁。被安葬在大文峰阁(今毕节二中附近)。198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立墓于毕节烈士陵园。 王栻:(1918-1941),男,字锡强,织金县人。1934年春入贵阳男师读书,经其兄王楠介绍,认识地下党员赵促成,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0月与王楠一起被国民党特务抓捕,经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囚禁半年后被释放回乡,王楠途径安顺时,被特务杀害。1937年,贵州学联召开筹委会,王栻被推举为学联男师负责人,积极组织各种公开的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2月19日,与黄大陆、严金生一起参加国民党贵阳当局召开的“学生寒假工作团”分团长会议,三人被捕。之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给国民党贵阳当局拍电报,要求立即释放,但国民党顽固派置之不理,仍囚禁王栻等人。1941年,“皖南事变” 后,国民党贵阳当局于1月21日将王栻等人杀害于保安司令部防空洞。1988年7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王栻为革命烈士。 赵文海:(1898-1941),男,1898年12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纳溪县坡头乡民团首领赵云臣家。20岁时,替父亲当了民团首领,后因与团总矛盾,扯起了“打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1933年,进入四川军阀刘湘军中当营长,在革命思想启发下,于1933年底率部起义。次年配合何以弱、胡旦元,陈明分等起义友军攻破云南镇雄县城,从战斗中救出中共党员范建章。1936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贵州游击支队支队长。1938年春,与游击支队任政委的阮俊臣,建立了以刘家山为中心的游击区,宣传和动员抗日救国,组织群众抗捐减租,惩治贪官恶霸,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皖南事变后,敌人对游击支队开始了新的“围剿”,支队在敌人残酷“围剿”下,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陷入敌人重重的包围而失败。1941年8月被毕节专署稽查处长张云龙率便衣特务跟至赤水河镇,将赵文海及其子赵银臣(游击队员)抓捕,并将父子二人杀害于赤水河岸边。时年43岁。 禄国忠:(1924-1949),男,威宁县人。彝族,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秋,因粮食欠收,家里种的粮食被地主晏荣基强行收尽,禄国忠组织农民冲到地主家夺回粮食,缴获部分枪支、马匹,组织农民游击队,禄国忠任队长。禄国忠的队伍在打富济贫中不断壮大,不久升任为团长。1949年3月,云南镇雄县常绍群组织反蒋武装,禄国忠加入常绍群的中国人民自卫军滇黔川边区第二纵队,被命名为威宁支队,禄国忠为支队长。部队奉命参加截断川滇公路,中断国民党军运的活动,取得很大成绩。民主联军与镇雄地方武装力量的多次战斗中,伤亡很大,禄国忠率领队伍支援,在到达八卡坪上藤子脚时,遭遇地主武装围击,虽奋力抵抗,终因力量悬殊过大,禄国忠在组织队伍突围时牺牲。 任叔轩:(1928-1949),男,云南镇雄人。1946年入毕节弘毅中学高中部读书。1948年秋后,任叔轩在镇雄先后接受中国民主联军滇黔川边区第二纵队负责人王培芳、张承业指示,在毕节组建民主联军毕节支队,在毕节县城的中学和社会进步青年中发展革命力量。1949年5月9日,民主联军在镇雄发动革命武装暴动,任叔轩代表毕节支队参战。民主联军占领威信县城后,任叔轩多次回毕节为起义部队购买弹药和给养,不久,国民党军队包围民主联军,起义失败,人员分散活动,部分骨干和伤员由任叔轩安顿和隐蔽。9月,任叔轩当选为弘毅中学学生自治会理事长,利用公开身份组织学生罢课,将在学校兼课的毕节中统特务头子陈文彬驱逐出校,被特务机关注意。不久,特务陈文彬将任叔轩逮捕。任叔轩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1月26日被杀害于大水口。1987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文通:(1920-1950),男,原名王天喜,陕西乾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双亲早逝,为地主放牛为生。1935年参加红军,历任通讯员、团部青年干事、组织干事、营教导员、团机关政治指导员。1947年3月至6月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结束后担任华北新兵纵队一团副政委、一纵二旅八团团部政治协理员、十六军四十七师供给处政委。1950年初,随军到达毕节,王文通被毕节军分区派遣到织金保安第六团担任军事代表。同年3月,贵州全境土匪暴动,王文通所在的保安团也随之叛乱,王文通率领进驻织金保安六团的十四名解放军指战员进行顽强反击,因寡不敌众,不幸牺牲,时年3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