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新闻动态 >> 毕节,凭什么文化自信?
详细内容

毕节,凭什么文化自信?

时间:2018-05-17     【转载】   来自:毕节日报全媒体   阅读

百里杜鹃祭花神

640 (2).jpg

织金县官寨乡群众在进行蜡染制作

640 (3).jpg

大方县农民画家周秦和周毅在创作农民画

640 (4).jpg

黔西县黔城大舞台,市民观看文琴戏

640 (5).jpg

《索玛花开》剧照

640 (6).jpg

彝族古戏“撮泰吉”

640 (7).jpg

彝族铃铛舞

640 (8).jpg

彝族火把节祭山

640 (9).jpg

苗族“滚山珠”


上午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大课间时间到来,各年级学生欢呼雀跃,往操场跑去。

  列队整齐,音乐声响。威宁自治县板底中学的学生跳起铃铛舞,纳雍县第二中学的学生舞动“滚山珠”,赫章县民族中学的学生跳起“矮桩舞”,黔西县林泉小学的学生则是舞龙……

  非遗进校园,是毕节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毕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彝族古戏“撮泰吉”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铃铛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滚山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火把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鼓点铿锵,铃声悦耳,音乐的气息从校园弥漫,穿越时空。我们仿佛看到,威宁板底文道华传承“撮泰吉”的艰辛,也看到纳雍猪场王景才让滚山珠走上世界文化舞台的辉煌……

  正是因为无数人付出的艰辛与创造的辉煌,才让毕节民族文化的根脉永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在发展中的地位愈加凸显。毕节市以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同心文化为品牌,围绕“中国古彝文化圣地”“夜郎流韵”等定位,拉开了建设文化大市的序幕,并被确定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引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毕节文化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一朵朵文化的新花朵正在被一一拾掇,在磅礴乌蒙大地上竞相盛开。


seo seo